南京公交再添两条“敬老线” 织密银龄出行稳稳幸福路
发布时间:2025-10-30 文章来源:集团党工部 浏览量:35
金秋十月,敬老情长。每年十月是全国敬老月,今年的主题是“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”。10月29日正值重阳佳节,南京公交集团再添38路、601路两条“敬老线”,继续织密敬老爱老服务网络,深化孝亲敬老文明实践理念,让银发群体出行更省心、更顺畅。
自2018年首条“敬老线”开通以来,南京公交通过优化适老化设施、升级人性化服务、将文明实践融入适老化服务,持续拓展“敬老线”品牌。截至目前,累计开通62路、640路、81路、555路、11路、64路、552路、603路、551路、523路、38路、601路,共计12条敬老线。“敬老线”品牌用超三千万人次的年服务量、近47%的老年乘客占比,交出了一份饱含诚意与温度的“老年友好出行”文明实践答卷。
38路:文化+医疗+生活“一键直达”
38路途经中华门城堡等历史文化地标,既满足老人休闲游玩需求,又直达市第一医院等医疗场所,解决就医通勤难题。同时覆盖秦虹路、秦虹小区等居民区,衔接社区菜场、超市,覆盖老人日常生活场景。作为银发群体的“生活保障线”,38路敬老线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。
601路:商超+地铁+社区“无缝衔接”
601路途经龙华路地铁站、市民广场等交通与公共空间,方便老人换乘出行、参与社区活动;再延伸至雨山路地铁站、雨山龙湖天街、锦兰荟等新兴商超社区。
作为银发群体的“活力链接线”,无论是去买新鲜果蔬,还是坐地铁探望亲友,601路都让老人“少走路、少等待”,把便利送到“家门口”。
近年来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,南京公交构建起“文化空间打造+志愿服务联动+实践场景延展”的多层次敬老爱老网络。从“有没有”到“好不好”,从“覆盖广”到“精准度”——此次新增的38路、601路,正是南京公交“全龄友好,文明同行”服务理念的缩影。
一、细化保障措施,守护文明出行每一程
“敬老线”始终将老年乘客的出行安全与舒适放在首位,严格遵循“四不五多六务必”的服务规范。“四不”即不拒载、不催促、不呵斥、不敷衍;“五多”为多问候、多搀扶、多等待、多提醒、多观察;“六务必”则是务必使用敬语、务必放慢语速、务必二次确认需求、务必平稳起停、务必协助落座、务必目送离车。
为了确保服务规范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敬老线将其纳入驾驶员常态化培训体系,通过理论讲解、案例分析、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,让文明服务意识深植心中,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。志愿者们也化身文明实践的延伸触手,积极参与到服务中,主动帮忙搬运行李,暖心搀扶老年人上下车,用实际行动为老年乘客的出行保驾护航。
二、聚焦出行场景,变身流动“敬老文化空间”
“敬老线”作为传播孝亲敬老文化的重要阵地,南京公交以车厢为独特载体,精心打造流动的“敬老文化空间”。车身“孝老从心开始,敬老从我做起”的涂装传递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;车厢内敬老公益标语错落有致地布置其中,放置爱心药箱供老年人及有需要的乘客取用,切实把关爱落到实处。
在节日氛围的营造上,“敬老线”更是独具匠心。春节期间,志愿者们为乘客送上真挚的新春祝福;端午节时,香囊被送到乘客手中;重阳节里,茱萸香包传递着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,让老年乘客在出行途中也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关怀。
三、挖掘服务潜能,合力共建“老年友好生态圈”
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,“敬老线”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载体。南京公交积极联动社区、医院、消防等单位,将服务从车厢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,共同构筑充满人文关怀的“银发友好生态圈”,让文明实践的触角抵达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。
组织公交车安全演习,打造多元化的参与平台,围绕老年人出行的特色需求,让老年乘客了解如何安全乘车;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和关怀问候,提供义剪、免费测量血压等活动;在春暖花开之际,组织老年乘客春游,与他们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,提升精神文化生活。
这个敬老月,不妨抽个闲暇,陪家中长辈搭一趟“敬老线”,走一走他们每日往返的“生活线”,听一听他们念叨“这站到医院近”“那站能买新鲜菜”。当我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敬老线的车厢里,当年轻的手接过他们手中的购物袋——这或许就是“老年友好”最本真的模样:爱不必宏大,不过是多陪他们走一段路,多懂一点他们的日常。
